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星载SAR的冬小麦估产模型比较分析
作者姓名:陈磊  范伟  陈娟  荀尚培  何彬方  张宏群  任竹
作者单位:(;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合肥 230031;;2.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遥感研究室,合肥 230031;;3.安徽省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31;;4.农业气象灾害评估与风险转移联合实验室,合肥 23003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气象探测环境代表性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评估方法研究”(41205126);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学科建设与宏观农业研究项目“基于RADARSAT-2和HJ星的安徽省淮河流域冬小麦估产模型研究”(13A1424);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青年创新基金“基于小麦乳熟期星载合成孔径雷达估产模型研究”(14B1460);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省农业灾害风险分析研究科技创新团队(14C1409)
摘    要:旨在让农业部门等提前预知小麦产量,从而准确判断粮食生产形式,制订相关政策。应用2014年4月中旬和5月初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RADARSAT-2各一幅,选择安徽省寿县和怀远县冬小麦产区,通过试验田产量和反演的雷达影像后向散射系数,建立冬小麦线性估产模型,在此基础上对2013和2014年估产模型精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过星载SAR的同极化HH和交叉极化HV方式建立的估产模型对寿县涧沟镇冬小麦估产精度分别为68.37%和74.01%,对怀远县龙亢镇冬小麦估产精度分别为63.10%和69.10%。特别是针对倒伏区域冬小麦估产模型精度差异进行理论详细分析,指出冬小麦大面积倒伏区域,基于交叉极化(HV)估产模型精度高于同极化(HH)估产模型精度。最后指出将来可选择四极化SAR影像,针对不同的生长方式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极化方式进行估产。模型结果分析结论为将来冬小麦估产模型参数纠正及推广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

关 键 词:黄瓜  黄瓜  枯萎病  综合防治  
收稿时间:2014-11-26
修稿时间:2014-12-23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