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耐盐植物对滨海盐土化学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刘雅辉 孙建平 马佳 姚玉涛 吕晶晶 张宏伟 |
| |
作者单位: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河北省盐地绿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唐山市耐盐植物研究重点实验室,河北 曹妃甸063299;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石家庄 050051 |
| |
基金项目: | 河北省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A201901077);河北省财政专项(F18R18001-8);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19-1-6-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基本业务费项目(201810101) |
| |
摘 要: | 为探讨耐盐植物种植对滨海盐土化学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滨海盐土环境下,以种植耐盐植物费菜(Sedum aizoon L.)、田菁(Sesbania cannabina(Retz.)Poir.)、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的样地和未种植植物的裸地土壤(CK)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农化分析技术和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法,对土壤化学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裸地比较,种植植物样地土壤电导率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下降,分别下降了20.26%~57.21%和23.42%~37.80%;而有机质含量和有效磷含量显著升高,分别升高了39.16%~53.01%和106.48%~259.92%。种植植物样地土壤中PLFA种类明显增加,微生物群落也有所改变,3个植物样地土壤中总PFLAs含量和革兰氏阴性菌、放线菌、AM真菌、真核生物、真菌PFLA含量显著升高,分别升高21.53%~103.32%、4.96%~63.37%、82.91%~222.72%、50.00%~160.25%、32.05%~268.59%、19.39%~454.77%;真菌/细菌(F/B)PFLA含量也显著升高1.00~6.50倍,而革兰氏阳性菌PFLA含量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G+/G-)PFLA含量却显著下降,分别下降了48.06%~57.78%和59.77%~68.68%。此外,种植植物样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也明显提高。研究表明,种植费菜和蒲公英可以降低滨海盐土土壤电导率,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同时其促进多种微生物的繁殖,可有效改善滨海盐土的微生态环境。
|
关 键 词: | 滨海盐土 耐盐植物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微生物 群落结构 磷脂脂肪酸(PLFA) |
收稿时间: | 2020-02-13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