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施氮肥形态及用量对小麦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垂直分布的影响
引用本文:李军辉,夏清,杨珍平,张霞,孙敏,高志强,耿伟娜,廖平强,张晓琰,杨孟丽.基施氮肥形态及用量对小麦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垂直分布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8(11).
作者姓名:李军辉  夏清  杨珍平  张霞  孙敏  高志强  耿伟娜  廖平强  张晓琰  杨孟丽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摘    要:试验在山西农业大学生态研究室进行。供试小麦品种为CA0547,试验采用根管土柱法,裂区设计,其中,主处理为氮肥形态:铵态氮(硫酸铵)、硝态氮(NPK复合肥)、酰胺态氮(尿素);副处理为纯氮用量:75,150,225 kg/hm2共3个梯度。以研究氮肥形态及用量对小麦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垂直分布的影响,探究合适的氮肥形态,为高效节省化肥施用及改良土壤环境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种形态氮肥对脲酶活性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且酰胺态氮铵态氮硝态氮;纯氮用量在0~225 kg/hm2时,随着用量的增加,脲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施用不同形态N肥后,20~40 cm土层的脲酶活性显著大于其他土层(P0.05),并且与未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的各个土层脲酶活性均有增加趋势,试验中,酰胺态氮肥施用量达到225 kg/hm2时,0~100 cm土层脲酶活性在所有处理中最大;拔节期脲酶活性高于成熟期。酰胺态氮是提高0~100 cm土层土壤脲酶活性的最好形态。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