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低剂量杀虫剂与高温结合对西花蓟马种群的防控
作者姓名:左太强  李帅  张彬  张芳  万方浩  郑长英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 山东省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109,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 山东省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109,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 山东省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109,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 山东省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109,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 山东省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109;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 山东省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109
基金项目: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SDAIT-02-021-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2003),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
摘    要:为了探究低剂量杀虫剂与高温结合防控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种群的最佳组合,选用啶虫脒、多杀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和灭多威4种杀虫剂的LC_(50)剂量处理西花蓟马成虫和2龄若虫18~76 h后,分别在41、43、45℃进行2 h热激处理,观察并记录每种组合下西花蓟马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药剂处理成虫或若虫18 h和28 h后再进行热激处理,西花蓟马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经4种杀虫剂的LC_(50)剂量处理后,不同高温热激均能不同程度降低成虫或若虫种群存活率,热激后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经灭多威LC_(50)剂量处理的成虫或若虫,再经高温热激处理后的存活率最低,其中45℃热激处理对成虫和若虫的存活率影响最明显,经45℃热激处理18 h和28 h后的成虫存活率为10.1%和5.9%,若虫存活率为6.1%和3.3%。研究表明,杀虫剂LC_(50)剂量与高温热激联合增强了对西花蓟马种群的抑制作用,药剂处理后选择最佳热激时间可最大限度降低西花蓟马的耐热性,进一步增强高温热激的防治效果。

关 键 词:西花蓟马  低剂量  耐热性  热激存活率
收稿时间:2016-01-21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保护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保护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