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冷藏车不同距离(200、300、400、500 km)运输过程中车厢温、湿度,猪胴体温度,猪胴体表面菌落总数变化及群落演替规律。[方法]在冷藏车车厢内部固定GPRS远程温、湿度实时记录仪,监测并记录运输途中车厢温、湿度变化。在猪胴体后腿肉部位插入并固定插入式中心温度记录仪,实时检测并记录运输途中猪胴体中心温度变化。采用菌落计数方法研究猪胴体流通过程中菌落总数变化。采用16S rRNA测序方法研究流通过程中猪胴体表面微生物群落演替。[结果]除500 km组外,各组冷藏车温度都低于12℃,运输过程温度波动较小,呈平稳恒定或缓慢下降趋势。菌落总数与运输距离密切相关,200 km组菌落总数最低,超过200 km后,300、400、500 km 3组菌落总数均有显著增加。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菌落总数增加,不同部位间菌落总数差异逐渐缩小,直至各部位菌落总数无显著差异。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工厂起点微生物群落丰度较高,经运输、分割等操作后各组群落丰度减少,且各组均出现丰度不同的腐败菌,如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肠杆菌属、索丝菌属和莫拉氏菌属等。[结论]猪胴体流通链末端微生物污染较严重,尤其是从物流中心到销售终端,人为操作引入了假单胞菌污染,故冷链末端需加强低温控制,避免因温度控制不到位使腐败菌爆发性增长导致猪肉腐败变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