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1992-2015年中亚五国LUCC特征及耕地驱动力研究
作者姓名:韩海青  王旭红  牛林芝  梁秀娟  蒋晓辉  谭竹婷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127;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湘潭 411100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040302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387,41071271)和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2020JM-430)资助
摘    要:中亚五国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是"一带一路"重要的沿线节点之一。借助GIS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以欧洲太空局气候变化项目全球土地覆盖数据为基础,利用土地利用程度、动态度和转移矩阵对中亚五国1992—2015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对耕地驱动力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1992—2015年,中亚五国的土地利用格局总体上表现为耕地和城镇用地持续增加,林地、草地和水域呈减少的趋势。耕地的增加主要来自林地(7.88万km~2)和草地(5.27万km~2)的转入,城镇用地的增加主要来自耕地(0.50万km~2)的转入,耕地是仅次于城镇用地增速较快、变化最为显著的土地利用类型;城镇用地在各国均呈现增加的趋势,耕地除乌兹别克斯坦之外,在其他4国均呈现增加的趋势。2)1992—2015年中亚五国土地利用程度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从1992年的193.34增加到2015年的197.41),即土地利用处于发展阶段;土地利用程度为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水域城镇用地。3)地理探测器对耕地变化驱动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因素中年平均降水量对耕地变化的作用较为显著,但在短时间内社会和农业因素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因子探测表明人口总数(0.882)和农村人口(0.881)对耕地扩张的影响力最大,其次为粮食单产(0.746);交互探测表明各因子交互作用均为互相增强,其中,农村人口与粮食单产的叠加作用对耕地扩张的解释力度最大(0.972),影响耕地扩张的主要因素可归纳为人口增长和粮食单产提高。本研究可为中亚五国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支持。

关 键 词: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  耕地  驱动力  地理探测器  中亚五国
收稿时间:2020-06-01
修稿时间:2020-09-14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