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施用生物炭和硅肥对增温水稻叶片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
作者姓名:邢钰媛  娄运生  王坤  刘健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 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4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5177,41375159);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305)
摘    要:夜间增温幅度大于白天是气候变暖的主要特征之一。夜间增温、施硅或施生物炭单因子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已有报道,但三者耦合如何影响水稻植株光合及荧光特性,尚不清楚。通过田间模拟试验,研究了夜间增温下施硅和生物炭对水稻不同生育期叶片光合作用和灌浆期荧光特性的影响。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用铝箔反光膜夜间(19:00—6:00)覆盖水稻冠层模拟夜间增温,设常温对照(W0)、5 mm铝箔膜覆盖(W1)和11 mm铝箔膜覆盖(W2)3水平;生物炭施用量设不施生物炭(B0)、施7.5 t·hm-2(B1)和施17.5 t·hm-2(B2)3水平;硅肥设不施硅(Si0)、钢渣粉(Si1,200 kg·hm-2)和矿粉(Si2,200 kg·hm-2)3水平。结果表明,5 mm和11 mm铝箔膜可使5 cm土层夜间均温分别提高0.72℃和0.28℃,10 cm土层提高0.43℃和0.05℃。夜间增温降低水稻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Pn)、气孔限制值(L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平均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s);增加灌浆期的荧光耗散,抑制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和光合性能,其中对Ls、Gs、Ci和光合性能的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施用生物炭(7.5 t·hm-2)和硅肥可提高Pn,缓解夜间增温对水稻光合作用和荧光特性的抑制作用。在增温和不施硅条件下,施用生物炭(7.5 t·hm-2)可促进光合作用,实现增产。

关 键 词:夜间增温  生物炭  硅肥  水稻  光合作用  产量
收稿时间:2020-07-28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