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冷凉区旱地玉米微垄覆膜土壤水热及产量效应研究
作者姓名:张冬梅  黄学芳  姜春霞  张伟  王晓娟  刘化涛  闫六英  刘恩科  翟广谦
作者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030031,山西太原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305);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攻关项目(YCX2017D2401);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703D221001-5);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24)
摘    要:针对冷凉区旱地玉米生产中存在的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凉两大主要限制因子,于2016年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山西省旱作节水农业试验示范基地阳曲县河村,采用地膜半覆盖模式,设置5种不同覆膜起垄高度处理,进行了冷凉区旱地玉米微垄覆膜土壤水热及产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覆膜垄高每增加5cm,玉米苗期垄侧播种行8cm日平均地温降低0.3℃;当覆膜垄高从0cm增加到5和10cm时,膜侧播种行0~20cm土壤含水量分别极显著(P<0.01)增加3.6和5.3个百分点;覆膜垄高每增加10cm,玉米拔节期推迟1d,抽雄吐丝期相应推迟1d;覆膜垄高5cm处理的经济产量极显著(P<0.01)高于垄高15cm、垄高20cm和地膜平铺处理,与垄高10cm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覆膜垄高5和10cm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地膜平铺和垄高20cm处理,平均较地膜平铺和垄高20cm处理分别提高2.1和2.2kg/(hm 2·mm),增幅分别为6.8%和7.2%。研究认为,微垄覆膜(垄高5~10cm)可以协调垄高增加引起的增温和微集水之间的矛盾,同时兼顾地膜覆盖增温、保墒和微集水效应,增产增效,是冷凉区旱地玉米适宜的地膜覆盖方式。

关 键 词:冷凉区  旱地玉米  微垄覆膜  土壤水热  产量  
收稿时间:2018-08-08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作物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作物杂志》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