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淋溶条件下赤泥中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特性及其潜在危害 |
| |
作者姓名: | 刘继东 任杰 陈娟 刘小莲 徐刚 吴明红 杜平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12;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上海 200444;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12;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875;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12;4.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上海,200444 |
| |
基金项目: | 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9048) |
| |
摘 要: | 为探讨在气候特征较特殊区域的赤泥堆场溃坝后,赤泥中重金属对土壤及地下水的影响,以我国普遍存在的联合法赤泥为研究对象开展土柱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赤泥经酸雨淋溶后,溶出的As、Cr、Cd、V、Mo 5种重金属主要累积在表层(0~20 cm)土壤中,平均浓度分别达到17.71、42.31、0.79、57.77、29.76 mg·kg-1,与原始浓度相比分别增加了5.83、1.36、2.21、2.34、1.89倍;Pb与Zn在0~60 cm深度土壤累积明显,平均浓度分别达到18.67、58.52 mg·kg-1,分别增加了8.76、3.86倍,Cu、Ni在土壤中含量有微量增加,累积现象不明显;赤泥经酸雨淋溶后,As、Ni酸可提取态平均占比较高,可迁移性强,Cu、Cr、Mo主要以可氧化态和可还原态存在,Pb、Zn、V主要以可还原态存在,具有较大的潜在迁移性;渗滤液中仅检出较低浓度的Mo、V、Pb、Cu,说明赤泥经酸雨淋溶后,溶出的重金属主要滞留在土壤中,对土壤造成较大的潜在危害。
|
关 键 词: | 赤泥 酸雨淋溶 土柱 重金属迁移 赋存形态 |
收稿时间: | 2016-07-25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