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化肥配施对稻田土壤氮磷迁移转化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崔虎 王莉霞 欧洋 阎百兴 韩露 李迎新 姜珊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长春 130102;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1408,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长春 130102,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长春 130102,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长春 130102,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长春 130061,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长春 130102;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1408,齐齐哈尔大学理学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505,41571480);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50204046SF) |
| |
摘 要: | 在控制外源氮输入量相同的前提下,通过设置不同梯度生物炭配施量[N1+B0(磷酸氢二铵750 kg·hm~(-2));N_2+B5(磷酸氢二铵583 kg·hm~(-2)+生物炭5000 kg·hm~(-2));N3+B10(磷酸氢二铵416 kg·hm~(-2)+生物炭10 000 kg·hm~(-2));N0+B20(生物炭20 000 kg·hm~(-2))],探讨无机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对土壤氮、磷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处理土壤NH_4+-N和TP浓度均呈单峰变化趋势,分别于施肥后第9 d(NH_4+-N)、25 d(TP:N0+B20、N1+B0)和55 d(TP:N_2+B5、N3+B10)达到峰值;N_2+B5和N3+B10处理土壤NO3--N浓度呈双峰变化趋势,于施肥后第10 d和55 d达到峰值,而N0+B20和N1+B0处理土壤NO3--N浓度施肥初期(1~10 d)基本保持稳定状态,之后缓慢下降至稳定水平;N1+B0处理土壤TN浓度在施肥后1~55 d内缓慢下降,此后呈单峰变化趋势,于施肥后第85 d达到峰值;N_2+B5、N3+B10和N0+B20处理土壤TN浓度呈双峰变化趋势,分别于施肥后的第9 d和85 d达到峰值。与单施无机肥N1+B0处理比较,配施生物炭N_2+B5、N3+B10和N0+B20处理土壤TN和TP浓度分别提高了11.1%、33.3%、11.1%和40.0%、40.0%、40.0%,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5.0%、30.0%、10.0%和9.76%、18.3%、15.9%,表明生物炭较化肥具有更持久肥效。施肥初期,配施生物炭可提高土壤氮磷比;水稻成熟期,配施生物炭处理田面水氮磷比显著高于单施无机肥处理,能够持续地给水稻提供营养。N3+B10处理下水田面源污染物NO3--N、NH_4+-N、TN和TP的输出负荷分别降低了29.6%、48.1%、49.7%和50.0%,是较适合东北黑土区水田的施肥方式。
|
关 键 词: | 生物炭 氮 磷 脲酶 磷酸酶 输出负荷 |
收稿时间: | 2018-04-19 |
修稿时间: | 2018-07-03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