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空间平滑法的旱作区粮食产量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姓名:万炜  李含微  王佳莹  刘忠  韩已文
作者单位: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193;2. 农业部华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193;2. 农业部华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193;2. 农业部华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193;2. 农业部华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193;2. 农业部华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80101)
摘    要:在中国北方水资源约束愈发严峻的情境下,旱作区粮食产量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1995—2015年县域粮食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土地利用栅格数据等资料,应用空间平滑法,对东北及华北平原旱作区粮食产量的空间格局与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农业区影响粮食产量的自然及社会经济驱动因素。结果发现:1)近20a东北-华北平原旱作区粮食产量整体稳步提高,高产区范围逐渐扩大,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且华北平原旱作区粮食总产高于东北平原旱作区;2)粮食产量增速以中速增产为主,其次依次为慢速增产、高速增产、绝对减产,且东北平原旱作区粮食增产速率高于华北平原旱作区;3)东北平原旱作区粮食单产整体高于华北平原旱作区,且经过空间平滑处理后粮食单产栅格像元频率分布基本呈高斯分布,与客观规律相契合;而随着时间演替,直方图像元的峰值逐渐右移,且单产栅格呈逐渐分散的趋势,表明耕地生产力水平整体提升的同时差距也随之扩大;4)自然因素中的年均气温与燕山-太行山山麓平原农业区的粮食单产的相关性最高,年降水量及汇流能力与冀鲁豫低洼平原农业区的粮食单产的相关性最高,土壤类型与松嫩-三江平原农业区的粮食单产的相关性最高;5)粮食单产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粮食生产由劳动密集型逐渐向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对研究区特别是东北平原旱作区的贡献尤为明显,化肥投入对研究区粮食增产始终发挥着巨大作用,而灌溉条件对于华北平原旱作区粮食生产的保障起到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粮食产量时空格局研究的方法创新方面有所裨益,并对不同农业区保持高产、稳产及耕地保育等方面提供参考。

关 键 词:粮食  农业  土地利用  空间平滑  产量  时空变化  旱作区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收稿时间:2019-03-23
修稿时间:2019-05-17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