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改进灰色模式识别模型评价洱海雨季灌排沟渠水质
作者姓名:谢坤  罗元  冯弋洋  吴凡  王贵云  张克强  沈仕洲  王风
作者单位:1.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天津 300191; 3. 农业农村部大理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大理 671004;,1.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天津 300191; 2.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昆明 650201; 3. 农业农村部大理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大理 671004;,1.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天津 300191; 2.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昆明 650201; 3. 农业农村部大理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大理 671004;,1.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天津 300191; 3. 农业农村部大理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大理 671004;,1.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天津 300191;,1.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天津 300191; 3. 农业农村部大理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大理 671004;,1.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天津 300191; 3. 农业农村部大理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大理 671004;,1.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天津 300191; 3. 农业农村部大理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大理 671004;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800103);948项目(2016-X53);农业部财政项目(22110402001006);云南省农业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工程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2017HC015)
摘    要:为揭示洱海流域农田生产与农村生活单元交替分布对灌排沟渠水质的综合影响及污染物贡献率,选取流域典型灌排沟渠不同断面进行连续取样观测,在分析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及铵态氮(ammonium nitrogen,NH_4~+-N)浓度变化特征基础上,采用"中心化"灰色模式识别模型和综合平均污染指数对沟渠农田入口-农田出口-村落出口-农田出口-村落出口-农田出口断面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沟渠断面TP和总可溶磷(totaldissolved phosphate,TDP)浓度沿水流方向持续增加,TN和硝态氮(nitrate nitrogen,NO_3~--N)浓度先增加随后稳定,沟渠农田出口段NH_4~+-N和COD浓度分别削减13.43%~57.88%和2.88%~19.33%,而流经村落段浓度相应增加。灰色模式识别模型分析发现沿水流方向沟渠断面水质类别分别为Ⅲ类、Ⅱ类、Ⅳ类、Ⅳ类、Ⅴ类和Ⅴ类,综合平均污染指数法表明沟渠中TN和COD是水体主要污染因子,而NO3--N是水体TN的最主要形态。该研究可揭示洱海流域氮磷污染来源与贡献,为明确面源污染防治的主要污染因子提供科技支撑。

关 键 词:    洱海流域  农业面源污染  灌排沟渠  灰色模式识别模型  综合平均污染指数
收稿时间:2019-02-19
修稿时间:2019-09-1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