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结构差异分析
作者姓名:田亚亚  姜广辉  何新  曲衍波  周丁扬
作者单位:1.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2.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北京 100875;,1.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2.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北京 100875;,1.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2.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北京 100875;,3. 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济南 250014,1.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2.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北京 10087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519,41271535,41301616)
摘    要:研究微观尺度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结构差异有利于因地制宜、差异化开展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结构调整,分类指导农村居民点用地科学规划与管理,提高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利用效率。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利用基于功能的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分类体系,调查了5个不同发展类型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结构差异,对比分析了其用地微观结构特点。研究发现:生活功能用地为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的基本结构,生产功能用地为衍生结构,生态功能用地为辅助结构,潜在功能用地为可变结构。受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与生计类型及政策条件等5维驱动因素共同作用,不同发展类型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数量结构、类型结构及信息熵差异显著,空间结构则呈现趋同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表现出生活功能用地稳定、生产功能用地增加、生态功能用地减少的趋势。村庄规划应在把握其内部用地结构演变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可变影响因素调整,促进用地结构与其发展条件和谐统一。

关 键 词:土地利用  农村居民点  内部用地结构  组合类型  有序度  平谷区
收稿时间:2019-03-20
修稿时间:2019-08-28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