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梁滩河表层沉积物氮形态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
| |
作者姓名: | 刘欢 孔维苇 王晓锋 袁兴中 龚小杰 刘婷婷 |
| |
作者单位: | 1. 长江上游湿地科学研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1331;2.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重庆 401331;3. 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030;4. 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 重庆 40003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7321);重庆市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项目(cstc2018jcyjAX0672);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QN201800530);重庆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17XLB023) |
| |
摘 要: | 为研究流域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浅水河流表层沉积物氮赋存形态时空格局特征及潜在环境风险,选择重庆主城区的梁滩河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12月和2015年6月采集干、支流主要断面水样及表层沉积物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梁滩河干、支流表层沉积物总氮(TN)含量变化为2.63~8.12 g/kg,离子交换态氮(IEF—N)、弱酸可提取态氮(WAEF—N)、强碱可提取态氮(SAEF—N)和强氧化剂可提取态氮(SOEF—N)含量分别为190~1 764,119~1 139,208~2 039,159~2 829 mg/kg,受流域污染源分布格局影响,沉积物各形态氮含量空间变化幅度均较大;梁滩河沉积物TN、WAEF—N、SAEF—N、SOEF—N含量上游至下游均逐渐降低,而活性最高的IEF—N则在城市河段出现明显峰值,外源污染强度和建设用地面积对不同形态氮的空间变异性具有较高的解释量,表明流域内污染格局及人类活动强度对沉积物氮形态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沉积物中可转化态氮(TF—N)含量占TN比例的52.9%~72.3%,且在城市河段IEF—N占比均显著高于非城市段,呈现较高的氮释放风险,表明城市污染进一步促使沉积物氮的活化;大部分断面总氮及各形态氮冬季略高于夏季,但变化幅度不大;统计分析表明,各形态氮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转化的联系,而且与水体pH、DO、DOC等环境参数呈显著相关关系,沉积物中氮形态分布特征受外源有机碳输入及水体污染的影响。综上,受流域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污染源格局的影响,梁滩河表层沉积物氮形态空间变异性大,特别是城市区河段内源污染风险较大,如何调控内源氮释放是未来治理河流的关键。
|
关 键 词: | 梁滩河 城镇化 沉积物 氮形态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
收稿时间: | 2019-04-23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