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碳氮添加对雨养农田土壤全氮、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作者姓名:江晶  武均  张仁陟  董博  蔡立群
作者单位:1.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兰州 730070;2. 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兰州 730070;3. 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 兰州 730070;4. 甘肃省节水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兰州 730070;5.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 兰州 730070
基金项目:甘肃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GAU-XKJS-2018-09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1594,41661049);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06RJZA076)
摘    要:为探明碳氮添加4年后,土壤全氮、有机碳及其组分(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轻组和重组有机碳)的变化特征,依托布设于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镇的不同碳源配施氮素田间定位试验,涉及秸秆、生物质炭、氮素3个因素,秸秆设置为不施、施用秸秆2水平;生物质炭为不施和施用生物质炭2个水平;氮素设置为不施氮、施纯氮50 kg/hm^2、施纯氮100 kg/hm^2 3个水平,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土壤全氮、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含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添加生物质炭对土壤全氮、有机碳及其组分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效应。添加秸秆对土壤全氮、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轻组有机碳均具有显著提升效应,仅在0-5 cm土层对重组有机碳有显著提高。添加氮素可显著提升土壤全氮、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轻组有机碳含量。较其他处理,添加生物质炭对土壤全氮、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的提升效应最高,添加秸秆对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轻组有机碳的提升效果最优。从提升土壤质量的角度出发,推荐秸秆配施氮素模式,该模式下土壤碳素有效性高、易于被微生物利用,有利于作物生长。从提高土壤固碳角度考虑,推荐生物质炭配施氮素模式,该模式有利于碳的封存。

关 键 词:生物质炭  秸秆  氮素  全氮  有机碳组分
收稿时间:2018-11-18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