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城镇-农业-生态协调的高原湖泊流域土地利用优化
作者姓名:赵筱青  李思楠  谭琨  苗培培  普军伟  卢飞飞  王茜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昆明 650500,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昆明 650500,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昆明 650500,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昆明 650500,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昆明 650500,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昆明 650500,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昆明 650500
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厅-云南大学联合基金(2018FY001(-017) );云南大学一流学科——地理学学科建设项目(C176210103;C176210215);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K1059197);云南大学第九届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YNY17117、YNY17119)
摘    要:为了解高原湖泊流域土地利用布局现状,探究在"城镇-农业-生态"协调下的高原湖泊流域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方案,该文以抚仙湖流域为例,基于3S技术,运用MCR-CLUE-S模型,研究流域城镇建设情景、农业开发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和综合优化情景4种模式下2030年国土空间的结构和布局,最终提出抚仙湖流域"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协调下的土地利用空间优化分区。结果表明:1)2005、2010和2015年抚仙湖流域城镇空间呈上升趋势,农业空间呈下降趋势,生态空间先升后降,10 a间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2)以重要水源地、湖滨湿地和大面积自然林地为保护源,选取高程和坡度等8个阻力因子,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累积耗费距离模型构建抚仙湖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以及有利于生态保护的"源"核心区、生态保护区、生态边缘区、农业开发区、农业边缘区和城镇建设区;3)以生态功能分区面积为约束条件,通过Markov模型结合CLUE-S模型模拟抚仙湖流域2030年城镇建设、农业开发和生态保护情景下"城镇-农业-生态空间"的优化布局。城镇建设情景综合考虑生活需要以及政策指导下以开发城镇空间为主导的"城镇-农业-生态空间"数量及空间结构的发展方向;农业开发情景控制城镇空间规模,开发部分生态空间潜力;生态保护情景下农业空间面积有所减少,城镇空间面积少量增加;4)抚仙湖流域2030年综合优化情景模式下,根据土地功能的不同,划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农业空间、城镇-生态空间、农业-生态空间和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其中农业-生态空间最小,生态空间最大;5)通过分析4种情景下区域发展的特点,结合抚仙湖流域耕地保护、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因素,认为综合情景方案更合理并更适合当地的发展,其他3种单要素情景方案可为综合情景方案的实施进行相关的补充和调整。研究结果可为抚仙湖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战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 键 词:土地利用  模型  湖泊  城镇-农业-生态空间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  MCR-CLUE-S模型  抚仙湖流域
收稿时间:2018-11-16
修稿时间:2019-01-28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