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南部沿岸海域鱼类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 |
作者姓名: | 董静瑞 胡成业 水玉跃 田阔 杜肖 水柏年 |
| |
作者单位: | 1. 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浙江舟山,316000;2. 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浙江舟山,316000;3.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宁波实验室,浙江宁波,3150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6075),浙江省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5C25018),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海洋科学学科"项目 |
| |
摘 要: | 根据2015年春季(5月)和秋季(9月)温州南部沿岸海域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利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多元分析及其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多样性和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州南部沿岸海域共鉴定鱼类47种,隶属于9目27科41属,主要以暖水性和暖温性为主,鲈形目(Perciformes)种类最多,共26种;其次为鲱形目(Clupeiformes),共6种;再次为形目(Tetraodontiformes),共4种。春季,优势种依次为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as)、镰鲳(Pampus echinogaster)、六丝矛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其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49.3%;秋季,优势种为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棘头梅童鱼和六指马鲅(Polynemus sextarius),占总渔获量的50.8%。日本鳀、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刺鲳(Psenopsis anomala)、龙头鱼、鳓(Ilisha elongata)和六指马鲅等是各季节各站位组的典型种及造成不同站位组间群落差异的主要分歧种。此外,组内的典型种一定程度上是组间的分歧种和群落的优势种。经Pearson分析,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与溶解氧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盐度和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得出,影响鱼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为酸碱度p H、水深和盐度。
|
关 键 词: | 鱼类 物种多样性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 |
修稿时间: | 2017-03-07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水产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水产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