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菌根桑苗在石漠化和消落带地区逆境胁迫下的生态适应性
引用本文:曹敏,余米,卢敏,蒋圆圆,黄先智,杨晓红.菌根桑苗在石漠化和消落带地区逆境胁迫下的生态适应性[J].蚕业科学,2017,43(2):189-195.
作者姓名:曹敏  余米  卢敏  蒋圆圆  黄先智  杨晓红
作者单位:南方山地园艺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400715;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重庆408435;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重庆,408435;南方山地园艺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重庆,400715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摘    要: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AMF)是土壤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真菌,能侵染大多数植物根系与之形成共生的丛枝菌根(AM)。将长势基本一致的接种了AMF(玫瑰红巨孢囊霉Gigaspora rosea)的菌根桑苗以及未接种AMF的桑苗同时移栽到位于我国西南部的石漠化和消落带地区,并连续2年进行追踪调查,探索菌根桑苗对石漠化和消落带地区旱涝逆境胁迫的生态适应性,以及对2类逆境生态的修复重建潜能。调查结果表明:在2类生态环境下,菌根桑苗的菌根侵染率均为未接种AMF桑苗的1.5倍以上;菌根桑苗的最大枝条长度、茎基粗、第5位叶长等农艺性状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桑苗,营养生长对菌根的依赖性都100%;菌根桑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都显著高于对照组桑苗。上述结果提示:桑苗根系与AMF共生形成的丛枝菌根通过提高桑叶中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增强了桑苗对旱、涝胁迫环境的耐受性,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了桑苗的营养生长。菌根桑生物技术的应用,可显著促进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和三峡库区消落带地区的生态修复与生态重建。

关 键 词:丛枝菌根真菌    石漠化  消落带  农艺性状  生理特性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