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硅对水稻幼苗吸收锌、铜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高大林 叶文玲 马友华 鲁洪娟 |
| |
作者单位: | 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天津市农业环境与农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 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天津 300191 |
| |
基金项目: | 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FECPP201905);天津市农业环境与农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9-01) |
| |
摘 要: | 目的 研究不同硅(Si)肥水平下水稻幼苗的生长状况及锌(Zn)、铜(Cu)的吸收和转运情况。方法 试验以水稻‘皖稻71号’为材料,通过水培方式,设置硅肥(以SiO2计)水平分别为0(对照,CK)、30、60、90、120和150 mg·L-1共6个处理,研究不同Si肥水平处理下水稻幼苗的生物量、Zn和Cu含量及积累状况。结果 施用Si肥后,水稻幼苗叶片数、株高和根长均高于对照,水稻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鲜质量)分别增加5.44%~52.81%和4.83%~42.49%,叶片数、株高、根长和地上部生物量均在90 mg·L-1 SiO2处理达到最高值。施Si处理的水稻幼苗根部Zn净吸收量提高了5.79%~77.43%,Cu净吸收量提高了6.51%~44.96%。60和90 mg·L-1 SiO2处理的Zn转运系数较对照分别提高10.91%和38.18%,Cu转运系数较对照分别提高8.70%和26.09%。水稻地上部Zn、Cu含量随着Si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90 mg·L-1 SiO2处理达到峰值,之后随Si肥水平的增加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结论 综合考虑水稻生长指标、生物量和对Zn、Cu的吸收等因素,本研究中90 mg·L-1 SiO2处理是微量营养元素Zn、Cu吸收的最佳施用Si肥水平。
|
关 键 词: | 硅肥 水稻幼苗 锌 铜 吸收 |
收稿时间: | 2020-07-02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