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山地环境下大豆耐荫种质资源的筛选
引用本文:谭春燕,杨文钰,陈佳琴,杨春杰,朱星陶,王凯.山地环境下大豆耐荫种质资源的筛选[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7(2).
作者姓名:谭春燕  杨文钰  陈佳琴  杨春杰  朱星陶  王凯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6;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6;贵州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101500);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04–CES28);贵州理工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经费项目(2018–13)
摘    要:以30份贵州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玉米与大豆间作的方式,对大豆的10个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间作复合系统中各小区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30份大豆的产量损失率差异显著;在间作条件下,参试材料的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底荚高度、有效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质量、百粒质量、倒伏率等都存在一定的变异,变异系数为8.2%~62.0%,说明参试大豆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对间作大豆产量影响从大到小的性状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有效荚数、有效分枝、百粒质量、茎粗、主茎节数、倒伏率、株高、底荚高度;利用系统聚类法将30份大豆材料分为耐荫型、中间型和敏感型3大类,各类群性状之间的差异较明显,其中单株有效荚多、单株粒多、有效分枝多、百粒质量较小的第Ⅰ类大豆材料耐荫性较强,适宜在贵州山地环境下间作种植。

关 键 词:大豆  玉米  间作  种质资源  耐荫  灰色关联分析  聚类分析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