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氮胁迫对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幼苗根系形态和生理特征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谢孟林 李强 查丽 朱敏 程秋博 袁继超 孔凡磊 |
| |
作者单位: |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1130 |
| |
基金项目: |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201503127)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04B13)资助 |
| |
摘 要: | 采用水培方法,以2个耐低氮品种和2个不耐低氮玉米品种为材料,以正常氮处理B3[15 mmol(N)·L?1]为对照,研究2个低氮胁迫水平B1[0.05 mmol(N)·L?1]、B2[0.5 mmol(N)·L?1]对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苗期根系形态和伤流量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供氮处理相比,在B1和B2低氮胁迫处理下,玉米幼苗根系伤流量和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均下降,耐低氮品种上述各指标的降幅(29.8%和8.7%、46.9%和39.6%、7.3%和4.4%、31.3%和19.8%)均小于不耐低氮品种(37.0%和27.5%、68.8%和56.6%、24.5%和18.7%、60.7%和42.7%),且在B1处理下耐低氮品种根系NR、GDH活性分别是不耐低氮品种的1.4倍、1.35倍。低氮胁迫对玉米苗期地上部生长的影响大于对地下部生长的影响,使地上部干重显著降低,根冠比显著增大,根数减少;在B1和B2处理下,不耐低氮品种根冠比增幅(81.6%和25.4%)、根数降幅(22.2%和31.1%)均大于耐低氮品种(61.0%和21.1%、19.8%和19.4%)。随着低氮胁迫程度的增大,耐低氮品种根长增长,根粗减小,对低氮胁迫的响应能力增大,表现为根系伸长变细以增加对氮的吸收面积。与不耐低氮品种相比,低氮胁迫下耐低氮品种根系形态较好,根系生理活性和对低氮胁迫的耐性较强,能维持较稳定的生长;随着低氮胁迫时间的延长,耐低氮品种对低氮胁迫的适应性增强,不耐低氮品种则降低。
|
关 键 词: | 玉米 低氮胁迫 耐低氮性 根系形态 硝酸还原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 |
收稿时间: | 2015-02-06 |
修稿时间: | 2015-05-07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