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岩溶区地表河不同时期高分辨率监测碳通量变化特征研究———以漓江流域为例
作者姓名:何若雪  孙平安  于奭  何师意
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成都工业学院科技处;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2302);长江岩溶流域碳循环综合环境地质调查项目(DD2016030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2324)
摘    要:为探讨同一岩溶流域不同时期水体理化性质及无机碳通量的不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于2012年5月8日-17日,7月6日-13日,12月3日-10日对漓江流域进行了洪水期、平水期及枯水期的高频率昼夜监测.结果表明,水动力条件是控制研究区水体理化性质的首要因素,且降雨条件下控制力增强,稀释作用占主导地位,pH值、水温、电导率及离子质量浓度随降雨过程降低;无降雨条件下,水体理化性质主要受温度及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控制,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特征:水温及pH值白天高、夜晚低,电导率及HCO-3离子质量浓度白天低、夜晚高.碳通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洪水期(平均4.43kg C/s)、平水期(平均1.51kg C/s)、枯水期(平均1.07kg C/s),受水动力条件及HCO-3离子质量浓度共同控制,其中水动力条件占主导地位,但二者同时发生变化时,碳通量则随变异系数较大的一方波动.

关 键 词:漓江   碳通量   高分辨率监测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