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南海鸢乌贼生物学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范江涛,冯雪,邱永松,黄梓荣,陈国宝.南海鸢乌贼生物学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23):122-128.
作者姓名:范江涛  冯雪  邱永松  黄梓荣  陈国宝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试验站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D13B06);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2TS11);农业部财政重大专项(NFZX2013)
摘    要:鸢乌贼是重要的海洋经济种类,研究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对于资源评估和管理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内外文献,系统总结了鸢乌贼的生物学研究现状院关于鸢乌贼仔稚鱼的研究较少,稚鱼期结束的标志不明显;成鱼分为4个主要种群和2个次要种群,即大型群、中型群、小型群和微型群,其中中型群根据内壳特征分为中型单轴群和中型双轴群;鸢乌贼的分布具有岛屿相关性,通常夜晚上升到水面,白天下降到深水层;鸢乌贼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许多鱼类、海洋哺乳类的主要饵料,同时本身也是甲壳类、小型鱼类的捕食者,另外还有自食的特性;鸢乌贼广泛分布于38毅N~40毅S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资源量丰富,其中我国南海的可捕量为130万~200万t/年。

关 键 词:鸢乌贼  生物学  南海

Review on the biology of purpleback flying squid in South China Sea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广东农业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广东农业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