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11个特有少数民族的茶传统文化保护与利用初析 |
| |
作者姓名: | 董鲜 戴陆园 徐福荣 |
| |
作者单位: | (;1.云南中医学院中药学院,昆明 650500;;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昆明 650223) |
| |
基金项目: | 基金项目:科技部重大基础性工作专项“云南及周边地区农业生物资源调查”(2006FY110700);云南省科技创新强省计划项目“云南农业生物资源调查与共享平台建设”(2007C0219Z);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稻类、普通菜豆、荞麦地方品种的高效利用研究”(2012CH009);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滇西北农业植物资源和采食资源的传统知识调研与编目”(2010CC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昆明小白谷’孕穗期耐冷主效QTL qTFSP10精细定位、克隆与功能验证”(31260317)。 |
| |
摘 要: | 云南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云南特有少数民族的茶传统文化,在文献资料查阅、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基础上,分析了哈尼族、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基诺族、白族、纳西族、怒族、普米族和佤族等11个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在茶树驯化、种植、制茶、饮茶以及古茶树保护等方面的传统知识,发现云南特有少数民族茶文化既有本民族鲜明的独特性又相互交融。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丰富多样、宝贵的茶文化资源,提出云南特有少数民族茶文化保护与利用建议,通过开展茶文化旅游、建立云南民族茶文化理论体系以及古茶树保护区等措施,既增加了当地的经济收入、提高了对外界的影响力,又对当地生态环境及民族茶文化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实现各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
关 键 词: | 玉米 玉米 硝基复合肥 苗期 生长发育 光合特性 |
收稿时间: | 2014-12-12 |
修稿时间: | 2015-01-19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