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甲基磺酸甲酯处理毛泡桐丛枝病幼苗的形态变化及SSR分析
引用本文:曹喜兵,范国强,翟晓巧.甲基磺酸甲酯处理毛泡桐丛枝病幼苗的形态变化及SSR分析[J].植物病理学报,2012,42(2):214-218.
作者姓名:曹喜兵  范国强  翟晓巧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泡桐研究所,郑州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71082,30571496);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050466003);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070410874)
摘    要: 在真核生物中,DNA甲基化可导致基因特异表达、细胞分化和染色体失活等[1,2],可在不改变DNA碱基排列顺序的同时,阻断遗传信息的传递,从而引起形态等性状的变化[2]。泡桐(Paulownia spp.)是我国重要的速生用材和绿化树种之一,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丛枝病发生给我国泡桐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种植泡桐的积极性。自从发现泡桐丛枝病病原为植原体以来,人们对其病原和丛枝病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3,4],但对寄主 染病泡桐本身分子生物学研究较少。近年来,虽然科技工作者对丛枝病泡桐蛋白质组和DNA甲基化水平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4],但至今国内外未见有关DNA甲基剂对泡桐丛枝病发生影响的文献报道。因此,本文以毛泡桐丛枝病组培苗为材料,利用巢式PCR和SSR技术,研究了DNA甲基剂 甲基磺酸甲酯(MMS)对毛泡桐丛枝病发生和DNA碱基序列的影响。

关 键 词:Paulownia  tomentosa  witches’  broom  phytoplasma  methyl  methanesulphonate(MMS)  SSR
收稿时间:2009-08-05;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病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病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