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三都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对水产养殖的响应
作者姓名:纪炜炜  周进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06084);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08M16)
摘    要:三都澳是中国沿海典型海水养殖海湾。本研究依据2009年5月至2010年2月共9个航次采样结果,分析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点及其对养殖活动的响应。结果显示,三都澳大型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值为2.40,变化范围为1.45~3.22;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值为1.68,变化范围为0.99~2.41;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均值为0.88,变化范围为0.76~0.94。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空间分布规律明显,湾口区站位、海带养殖区和对照站位数值较高,网箱养殖站点数值较低。均匀度指数未有明显空间分布差异。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未见明显时间分布规律。在养殖高峰季节,以30%的相似性程度划分,三都澳水域大型底栖动物可被划分为5个群落。站位间相似性指数总体较低,但位置较为接近的或养殖方式相同的站位间群落结构较为相似。ABC曲线分析显示,2月和11月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曲线位于丰度曲线之上,表明群落结构未受到显著干扰;5月和8月生物量曲线与丰度曲线相互交叉或非常接近,说明此期间群落结构受到一定干扰。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体溶解氧、沉积物硫化物含量以及氧化还原电位这3个环境因子与三都澳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相关性较强(P<0.01)。

关 键 词: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水产养殖  生物量/丰度曲线  三都澳
修稿时间:2012-05-14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水产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水产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