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海洋遥感的西北印度洋鸢乌贼渔场形成机制的初步分析
引用本文:杨晓明. 基于海洋遥感的西北印度洋鸢乌贼渔场形成机制的初步分析[J]. 水产学报, 2006, 30(5): 669-675
作者姓名:杨晓明
作者单位:上海水产大学海洋学院,上海,200090;上海水产大学海洋学院,上海,200090;上海水产大学海洋学院,上海,200090;上海水产大学海洋学院,上海,200090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农业部公海渔业资源探捕项目;上海市捕捞学重点学科资助项目
摘    要:2003年9-11月中国鱿钓船对西北印度洋海域鸢乌贼渔场进行生产性探捕调查,发现在16°N、61°E附近海域存在中心渔场,平均日产达5 t以上,但渔场10 d后迅速消失。本文结合本次调查生产数据和卫星遥感资料对这一渔场进行了分析。渔场形成内在动力在于上升流的存在,它使深海缺氧、营养丰富的海水上涌到表层,上升流影响区域SST低,表层藻类的繁盛,海表面叶绿素a(Chl-a)浓度值高。溶解氧缺乏,驱使鸢乌贼朝溶解氧比较丰富的区域即向SST高值和Chl-a低值的区域聚集,但鸢乌贼也有朝食物丰富区域即Chl-a高和SST低值区域觅食习性。鱼群易集中在SST梯度较大且Chl-a梯度较大的狭长区域。同时,当该海域附近上升流发生后,低压扰动有利于较大的SST梯度及Chl-a梯度的出现和维持,渔场海洋环境复杂,鱼群迅速聚集,形成中心渔场;而当低压扰动消失,风速增大,风向单一,渔场海洋环境单一均匀,鱼群会很快分散,中心渔场消失。

关 键 词:鸢乌贼  渔场  上升流  海洋遥感  西北印度洋
文章编号:1000-0615(2006)05-0669-07
收稿时间:2005-10-08
修稿时间:2005-10-08

A marine remote sensing based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the fishing ground of purple flying squid 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
YANG Xiaoming. A marine remote sensing based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the fishing ground of purple flying squid 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J]. 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 2006, 30(5): 669-675
Authors:YANG Xiaoming
Affiliation:College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Fisheries University
Abstract:
Keywords: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   fishing ground   up-welling   oceanic remote sensing   the northwest Indian Ocean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