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地区集约化农田氮素减排增效技术实践 |
| |
作者姓名: | 闵炬 孙海军 陈贵 姜振萃 陆扣萍 纪荣婷 施卫明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08,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南京 210037,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浙江 嘉兴 314016,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08,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浙江 临安 311300,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08,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08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801100) |
| |
摘 要: | 通过开展氮高效水稻品种种植与化肥减施的增效减排技术、稻田生物炭应用增效减排技术、固氮作物养分减投与轮作制度调整技术、菜地机械起垄侧条施肥技术等的研发和适地性研究,优化了技术参数,明确了技术效果:氮高效水稻品种生产单位产量谷物时稻田NH_3挥发量比常规水稻品种下降17.4%~27.3%(平均为21.3%),稻田氮素渗漏损失量下降6.08%~44.0%(平均为25.3%),稻田氮素径流损失量下降9.18%~28.7%;与单施尿素相比,稻田中施用0.5%(表层土壤质量百分比)的低温(500℃)制备生物炭,维持水稻高产且不增加单位产量氨挥发损失的同时,可显著减少土壤氮素径流损失13.9%~22.1%;传统的集约化蔬菜轮作中引入豆科作物金花菜,可减少周年总氮淋失约40%,并且可使经济效益提高29%;大白菜机械起垄侧条施肥的适宜垄宽为55cm,在保证高产的同时,可减施化肥氮约30%,节本增效58.3%,并且减少50%以上的氨挥发。以上技术在集约化农田上的实践,有力地推动了国家化肥零增长战略和太湖地区农田面源污染防治。
|
关 键 词: | 水稻 蔬菜 淋洗 径流 氨挥发 经济效益 面源污染防控技术 |
收稿时间: | 2018-10-15 |
修稿时间: | 2018-10-30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