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秸秆和秸秆炭对黑土肥力及氮素矿化过程的影响
作者姓名:朱兴娟  李桂花  涂书新  杨俊诚  郭康莉  冀拯宇  刘晓  张建峰  姜慧敏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武汉 43007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北京 100081,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武汉 43007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北京 10008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322,21577172);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专项资金(IARRP-2015-21);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015DFA2079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800402)
摘    要:为实现我国典型黑土区玉米秸秆有效还田与协同提高肥料氮素养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东北黑土区春玉米种植体系为研究对象,在4年田间连续定位试验基础上,利用15N示踪技术结合淹水培养试验,研究秸秆和秸秆炭对土壤肥力与氮素矿化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对照、单施化肥(N1)、N1+50%玉米秸秆(N2)、N1+100%玉米秸秆(N3)、N1+相当于50%玉米秸秆还田的玉米秸秆炭(N4)、N1+相当于100%玉米秸秆还田的玉米秸秆炭(N5)。结果表明:与N1处理相比较,N2、N3、N4、N5处理均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且等量秸秆还田处理高于相当于等量秸秆还田的秸秆炭处理,其中100%秸秆还田分别显著提高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15.1%和23.1%(P0.05);不同处理方式综合土壤肥力指数(IFI)由高到低依次为N3N5N4=N2N1,秸秆、秸秆炭还田可显著提高土壤综合肥力(P0.05);土壤有机氮的矿化量和矿化率随着秸秆和秸秆炭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N2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23.4%和22.9%,N3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53.0%和35.8%(P0.05);N2、N3、N4、N5处理下外源肥料15N的矿化量和矿化率分别显著提高了66.5%和50.0%、213.3%和279.0%、39.4%和36.3%、92.0%和40.0%(P0.05),且随着秸秆炭还田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土壤氮素矿化指标与土壤有机质、总氮、碱解氮、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都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玉米秸秆、秸秆炭还田均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综合肥力;可协同提高土壤氮素矿化水平,且提高来自外源化肥氮占土壤矿化总氮的比重,其中以100%秸秆还田处理的影响更为明显。

关 键 词:秸秆  秸秆炭  黑土  肥力指标  氮素矿化
收稿时间:2018-01-3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