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 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
| |
作者姓名: | 孙虹蕾 张维 崔俊芳 张建强 唐翔宇 |
| |
作者单位: |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重庆工商大学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表生 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表生 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1539)、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600615)和中国科学院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资助。 |
| |
摘 要: |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研究受到日益重视,重金属的归趋对三峡库区的水环境和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通过CNKI和WebofScience数据库检索了2001—2016年三峡消落带土壤/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的文献,并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文献特性及研究进展。2001—2016年,国内外发表的相关中英文文献分别为69篇、12篇,2011年发文量最多(15篇),此后一直维持在年产量≥5篇的水平,重庆和湖北的高校及研究所是研究主力。刊载论文最多的是环境学方面的期刊(19.75%)。所涉最多的主题是"重金属的污染调查及评价"(51.85%)。Cd的污染程度最大,且易迁移形态平均比例相对较高(38%),是消落带首要的污染控制元素,施肥是农业消落带Cd的主要来源。Pb和Hg的污染程度也较大且易迁移形态的比例均大于22%,交通污染是其主要来源。工业废物的点源排放对消落带重金属(Cd、Pb、Cu、Zn、As)普遍有较大贡献。消落带内重金属以垂向迁移为主,而植物对Cd、Cu、Zn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淹水导致的pH、Eh、温度、有机质等变化对固液界面重金属的交互作用及形态变化有重要影响。今后,应加强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和水力学性质变化对重金属地球化学行为影响,以及重金属示踪技术应用和泥沙富集重金属二次释放行为的研究。
|
关 键 词: | 三峡库区 消落带 重金属 土壤 文献计量分析 |
收稿时间: | 2017-04-07 |
修稿时间: | 2017-05-06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