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与反季节水位波动影响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组分特征 |
| |
作者姓名: | 李文娟 朱凯 冉义国 冉娇娇 黄平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科学院水库水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重庆 400714;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266,41401243);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Y812000005);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2017391) |
| |
摘 要: | 为了研究消落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水淹强度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子,选取不同海拔高程(水淹强度)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消落带土壤为研究对象,定量解析土地利用方式与水淹强度对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并分析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消落带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总体上随着水淹强度的增强而减小。土地利用、水淹强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影响的解释度分别为22.1%,13.7%,9.3%;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主要受土地利用、土地利用与淹水强度交互作用的影响,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影响对应的解释度分别为3.9%,0.6%;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土壤颗粒有机碳主要受淹水强度的影响,其方差解释度分别为65.1%,5.5%。多元因子分析(MFA)结果表明,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MBC含量主要与EC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不同水淹强度可能影响土壤理化性质中TN和C∶N,进而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DOC分布。土壤POC含量与S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OC可被用来衡量消落带不同水淹强度下有机碳库变化的敏感性指标。
|
关 键 词: | 消落带 淹水强度 土地利用 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 |
收稿时间: | 2020-10-22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