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云南罗非鱼池塘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摘    要:通过对2018年云南罗非鱼池塘养殖中单养和混养两种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得出结果,单养模式的单位面积成本高于混养模式,混养模式成本利润率高于单养模式,单养模式的固定成本高于混养模式。云南气候类型多样,水域资源丰富。滇西、滇南一带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具备罗非鱼养殖的适宜环境和温度,是省内传统的养殖区,养殖的商品罗非鱼保证了昆明市场80%以上的需求。自2005年以来,随着云南省主要江河水电站的修建,新增了大量的宜渔水面。罗非鱼的网箱养殖,成为解决电站库区移民生活的重要方式,养殖规模日益增大,特别是滇南众多水电站库区地处低海拔温热河谷,水体交换量大,水温较高,适合罗非鱼全年生长,是省内网箱养殖罗非鱼的主要产区之一。据统计2013年云南网箱养殖罗非鱼的产量已经超过池塘养殖罗非鱼的产量。但随着库区网箱养殖面积越来越大,未食饲料和鱼类排泄物等有机质及渔药残留大量进入水体,污染水域,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渔业产业结构迫切需要调整,近年来基于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曾经在各电站库区蓬勃发展的网箱养殖大幅缩减,云南省罗非鱼产业又回到了主要依赖池塘进行生产的轨道上。目前,主要采用池塘单养、混养两种生产模式。本文对2018年普洱、西双版纳地区的池塘单养和混养的养殖实例跟踪调查,对两种不同生产模式进行生产经济效益分析。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