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回交对克服栽培大豆与野生和半野生大豆杂交后代蔓生倒伏性的效应
引用本文:王金陵,孟庆喜,杨庆凯,赵淑文,武天龙.回交对克服栽培大豆与野生和半野生大豆杂交后代蔓生倒伏性的效应[J].大豆科学,1986(3).
作者姓名:王金陵  孟庆喜  杨庆凯  赵淑文  武天龙
作者单位:东北农学院 (王金陵,孟庆喜,杨庆凯,赵淑文),东北农学院(武天龙)
摘    要:栽培大豆和野生半野生大豆杂交后代的蔓生倒伏性是利用野生、半野生资源的主要障碍之一。本试验以二个G. max×G. soja组合和一个G. max×G. gracilis组合的F_1代为待改良群体,分别与不同结荚习性的三个G. max品种回交,对9个回交一代(BF_1)的株高、茎粗和蔓生倒伏性作了分析比较,结果如下: 1.BF_1代株高分离下限受回交亲本(栽培大豆)的结荚习性的影响明显,分离上限受待改良群体(F_1杂种)的影响大。用有限性和亚有限性品种回交对降低后代株高效果较用无限性品种明显得多。 2.茎粗受双亲影响。F_2代半野生组合的茎粗较大。以栽培大豆,特别是有限性,亚有限性品种作回交亲本,增加茎粗明显,尤其表现在茎下部的茎粗上。 3.种间杂种用栽培大豆回交后,缠绕蔓生性减弱,以有限性和亚有限性品种回交, 直立性获得明显改进,半野生组合再用有限性、亚有限品种回交,BF_1代可出现接近直立类型单株。 4.直立性表现受株高、茎粗的综合影响。从种间杂交后代的直立性考虑,杂交和回交时,以有限和亚有限、粗杆类型或早熟类型作亲本或回交亲本,后代直立性较好。这种直立性的改进有利于种间杂种利用,但如何与高蛋白和丰产性结合,尚待继续深入研究。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