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赤眼鳟肠道菌群结构及其潜在功能研究
引用本文:赵园园,杨丽敏,孟金柱,余成坤,梁正其,梅杰,宋兴超,巴家文.赤眼鳟肠道菌群结构及其潜在功能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1):47-54.
作者姓名:赵园园  杨丽敏  孟金柱  余成坤  梁正其  梅杰  宋兴超  巴家文
作者单位:铜仁学院贵州省梵净山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60274);;贵州省重点实验室项目(黔科合平台人才[2020]2003号);
摘    要:为确定赤眼鳟肠道菌群结构和潜在功能,本实验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健康的赤眼鳟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潜在功能。结果表明,赤眼鳟肠道菌群在门、属、种水平上的优势菌分别是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绿丝菌属(Chloronema)、醋酸杆菌属(Cetobacterium)等和索氏鲸杆菌(Somerae)、邻单胞菌(Shigelloides)等;KEGG通路L1、L2、L3水平最富集的分别是新陈代谢(73.09%)、碳水化合物代谢(11.26%)和萜类和类固醇的生物合成(1.99%)。赤眼鳟肠道菌群与其他鱼类有共性也有个性,为赤眼鳟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关 键 词:赤眼鳟  肠道菌群  生物学功能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