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黄土区人工林与自然封育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作者姓名:谢静  郑学良  朱清科  王晶  邝高明
作者单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100083
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黄土及华北石质山区水土保持林体系构建技术研究”(2011BAD38B06)
摘    要:为客观评价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采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试验分析的研究方法,分别对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和自然封育的两个流域的土壤养分及组分有机碳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恢复11 a来,人工林流域土壤同自然封育流域土壤相比较,出现了酸化倾向。在0—60 cm土层深度内,土壤全氮、全磷以及全钾含量均表现为人工林流域高于自然封育流域,且人工林流域全氮、全磷及全钾的变异系数大于自然封育流域的养分含量。自然封育流域在0—60 cm土层积累了更多的土壤重组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土壤表层轻组有机碳含量在两种恢复方式间的差异较大,而中下层差异较小。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变异系数为人工造林流域高于自然封育流域。研究结果说明人工林和自然封育对土壤氮磷钾的改善和有机质积累方面的改善各有利弊。

关 键 词:人工造林  自然封育  土壤养分  土壤组分有机碳
收稿时间:2011-10-13
修稿时间:2011-11-04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