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四川省“8·13”特大泥石流灾害成生机理与防治原则
引用本文:李朝安,胡卸文,李冠奇,马显春.四川省“8·13”特大泥石流灾害成生机理与防治原则[J].水土保持研究,2012,19(2):257-263.
作者姓名:李朝安  胡卸文  李冠奇  马显春
作者单位:1.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成都610031/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611731
2.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成都,610031
3.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611731
基金项目: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学技术发展项目“西南山区铁路沿线泥石流灾害预警研究”(2002J19)
摘    要:2010年8月12日—14日强降雨过程导致"5.12"汶川地震的极重灾区映秀镇、龙池镇、清平乡集中暴发了大面积泥石流灾害,损失惨重。针对四川"8·13"泥石流三大典型泥石流沟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特点,研究地震重灾区泥石流灾害成生机理,对泥石流灾害治理及灾害预警工作具有极其重要意义。首先研究了映秀镇、龙池镇、清平乡典型泥石流灾害的基本情况及其地质环境条件,泥石流的分布规律、成生规律和表现形式。(1)本次泥石流主要集中分布在发震断裂构造带附近,呈带状分布;(2)它们在地震之前就是泥石流沟;(3)沟内斜坡稳定性原本就差,加之在"5·12"地震作用下后,稳定性更差,且有更多的物源进入到沟中,在沟内形成大大小小的堵塞体,在降雨期对地表径流起‘堵沟蓄能—溃决消能’作用,在堵塞体溃决时,流水之挟砂、抽槽等作用大大增强而形成大规模、突发性泥石流。针对这类泥石流的特点及成生机理,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泥石流的防治原则:一是治沟必须与治坡相结合;二是工程措施的兴建应与其功能的维护(维修)相结合;三是防灾工程与建设开发相结合;四是泥石流监测预警应同时布置在潜在的‘堵塞体’的上下游侧。

关 键 词:泥石流  成生机制  防治  汶川地震区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