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我国湿地松栽培区区划和基地布局的研究
引用本文:陈启基,龙应忠.我国湿地松栽培区区划和基地布局的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1995,11(4):1-6.
作者姓名:陈启基  龙应忠
作者单位:广东省林科所,湖南省林科所,江西省林科所
摘    要:在全国湿地松引种区划分为3个栽培带的基础上,根据湿地松在各省(区)不同地域的生长和生产力差异,以及栽培、经营等条件,跨带区划为3类栽培区。Ⅰ类栽培区又分为3个亚区(Ⅰ1~Ⅰ3),其平均地位指数(标准年龄20年)分别为16以上,14~16,14,平均年公顷蓄积生长量分别为12.0,10.5,9.0m3。Ⅱ类栽培区分为2个亚区(Ⅱ1~Ⅱ2),平均地位指数12~14和12,平均年公顷蓄积生长量8.25m3和7.5m3。Ⅲ类栽培区,平均地位指数10,平均年公顷蓄积生长量6.0m3。在栽培区区划的基础上,对湿地松重点发展基地进行了布局,在全国共区划出16个片,包括11个省(区)的676个县市,其中属重点基地县市504个。

关 键 词:湿地松  引种  生长  栽培  区划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