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老化方式的浒苔生物炭对养殖底泥中复合污染物的修复研究 |
| |
作者姓名: | 赵汉胤 张丽 于纹鉴 陈以芹 余晏璐 李娟英 |
| |
作者单位: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上海 201306 |
| |
基金项目: | 上海市科委科技基金项目(18050502100) |
| |
摘 要: | 为控制养殖底泥中重金属和PAHs等污染物的迁移性并降低其生物累积,从而保障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在探究热解对成品浒苔生物炭多环芳烃(PAHs)含量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不同方法老化生物炭对养殖底泥中复合污染物稳定效果的影响。将制得的浒苔生物炭热解后分别进行自然老化及冻融循环老化,再以3%的比例投入到待修复的底泥中,以菲律宾蛤仔为生物指示物评估生物炭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热解后浒苔生物炭中PAHs的含量下降86%,达到了《European Biochar Certificate》使用标准;3%老化生物炭添加后重金属和PAHs的生物累积浓度均有下降,且自然老化的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冻融循环老化,前者实验结束后,菲律宾蛤仔体内累积的重金属Cu、Pb、Cd、Cr和PAHs浓度分别下降了30%、41%、53%、43%和28%,且蛤仔的食用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分别下降了42%和35%。因此,自然老化浒苔生物炭的添加不仅对底泥中的复合污染物有良好的稳定化效果,同时有助于提升水产品的质量,并保障消费者人体健康。
|
关 键 词: | 生物炭 老化 养殖底泥 多环芳烃PAHs 重金属 |
收稿时间: | 2020-06-09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