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汶川地震灾区典型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种子库特征——以北川县苏保河、魏家沟流域为例
作者姓名:林勇明  吴承祯  洪伟  游巍斌  陈灿  李键  林珊
作者单位:1.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福州 350002;福建省高校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与过程重点实验室 福州 350002
2.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福州 350002
3.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福州 350002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09)、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创新项目(2009J09052)和教育部博士点学科专项基金项目(20090315120008)资助
摘    要:为了解汶川地震灾区典型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灾害受损程度间的关系,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北川县苏保河与魏家沟流域4种植被类型(未受损林地、受损林地、灾后恢复草地和灾后裸地)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种子密度、多样性及其与地上植物群落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植被类型样地中,土壤种子库密度为212.5~1 758.3个·m-2,每样带(200 m2)平均物种数为4.3~14.7个。4种植被类型土壤种子库的组成物种多为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土壤种子库与相应地上植被的物种数仅受损林地与灾后恢复草地中呈显著相关;物种组成的Sorensen相似指数除裸地低于0.250外,其余均高于0.250。基于以上分析结果,在灾区进行植被恢复,需要考虑次生灾害对植被的持续破坏可能性,采用工程措施及人为引种的方式增加成活率和延续性。

关 键 词:汶川地震区  植被类型  土壤种子库  物种组成  种子密度
收稿时间:2010-12-12
修稿时间:2011-04-29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