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苇-蟹-鳜-鲴”模式研究
作者姓名:杨富亿  李秀军  刘兴土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长春 130012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80402-1)和吉林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01-022088202)资助
摘    要:为探索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优质高效的可持续利用模式,通过盐碱水环境下中华绒螯蟹、斑鳜与细鳞鲴的驯化养殖和农田工程、水质与水量管理及芦苇栽培的技术措施,建立了芦苇+中华绒螯蟹+斑鳜+细鳞鲴(苇蟹鳜鲴)模式23.6 hm2。据2006—2009年的试验结果,"苇蟹鳜鲴"模式的中华绒螯蟹、斑鳜和细鳞鲴的年产量分别为81.00 kg·hm-2、39.34 kg·hm-2和58.62 kg·hm-2;芦苇产量5 478 kg·hm-2,比原始沼泽地提高1.2倍,年平均增长22.0%;经济效益1.45×104元·hm-2,比原始沼泽地提高13倍;水环境盐度与碱度、土壤含盐量年平均分别下降19.1%、10.3%和20.3%,土壤有机质年平均增加8.9%。"苇蟹鳜鲴"模式的推广应用使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11.2%,对提高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为43%。"苇蟹鳜鲴"模式使芦苇沼泽地的生态功能与生产功能进一步提高,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优质高效的湿地生态农业模式,可供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地的高效可持续利用借鉴。

关 键 词:芦苇沼泽地  生态农业模式  芦苇  中华绒螯蟹  斑鳜  细鳞鲴  效益
收稿时间:2011-05-11
修稿时间:2011-07-29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