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薏苡品种(系)的产量稳定性及地点鉴别力分析
引用本文:李祥栋,石明,魏心元,陈光能,陆秀娟,潘虹,唐虎,周小松.薏苡品种(系)的产量稳定性及地点鉴别力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3):154-159.
作者姓名:李祥栋  石明  魏心元  陈光能  陆秀娟  潘虹  唐虎  周小松
作者单位: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薏米精深加工产业化关键技术提升与应用”(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14]6023),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贵州省薏苡工程中心”(黔科合农GY(2012)4001号),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黔科合人才(2015)4016号)
摘    要:旨在准确、合理的评价基因型与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G?E)对薏苡产量稳定性及地点鉴别力的影响,为优良品种的鉴定、推荐和登记提供科学依据。采用AMMI模型结合双标图及稳定性参数Dg(e)对第二轮(2012-2014年)国家薏苡区域试验的产量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1~G6在不同试点的产量变异范围分别:2380.0~6061.0 kg/hm2、1933.3~5790.0 kg/hm2、2192.0~5632.3 kg/hm2、905.3~5485.7 kg/hm2、978.3~4680.0 kg/hm2、991.0~5340.0 kg/hm2;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和基因型×环境交互效应(G×E)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环境效应占总变异的55.10%,G×E 交互效应占14.03%,基因型效应占8.41%,IPCA1、IPCA2 和IPCA3 分别解释了交互作用(G?E)的60.97%、18.97%和3.07%,三者加起来解释了全部交互作用的83.01%,而且第一主成分(IPCA1)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AMMI双标图及稳定性参数显示,‘黔薏鉴2 号’、‘安紫薏苡’和‘文薏2 号’属于高产稳定型品种(系),可作为推荐品种,‘莆薏6 号’产量中等、稳定性最差,‘文薏3 号’、‘金沙1 号’的丰产性较差,综合稳定性一般;此外,云南昆明、福建莆田、贵州兴义和贵州安顺的试点代表性较强;云南文山、贵州凯里、广西百色和福建福州的地点鉴别力相对较弱。

关 键 词:田间肥效试验  田间肥效试验  肥料效应函数  频率分析  施肥决策  
收稿时间:6/8/2015 12:00:00 AM
修稿时间:2015/10/27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