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广西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摘    要:以广西平果县喀斯特山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林、柚木Tectona grandis林、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林、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林及弃耕地植被自然恢复(对照)等5种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土壤理化性质变异特征;综合敏感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确定了研究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的最小数据集,对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最小数据集由土壤自然含水率、田间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全磷、全钾、碱解氮和速效磷等8个指标组成。速效磷是研究区土壤质量评价的高度敏感指标,也是影响土壤质量的主要限制因子。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指数由高至低依次为:香樟(0.355)顶果木(0.345)柚木(0.304)银合欢(0.299)对照(0.290),表明不同植被对维护和改善其土壤质量的能力存在差异,乡土树种香樟、顶果木优于外来树种柚木和银合欢。因此,在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时,应遵循植被分布规律,选择乡土种树,以促进植被自然顺向演替。总体而言,研究区土壤质量贫瘠,土地退化严重。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