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马尾松无性系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引用本文:王胤, 姚瑞玲. 马尾松无性系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8, 38(6): 58-62.doi: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6.007
作者姓名:王胤  姚瑞玲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南宁 530002
基金项目:




摘要:选用桐棉种源马尾松优良单株10株为组培材料进行无性系繁育,以其0.5年生苗木为研究对象,对无性系的苗高、地径生长进行测定和差异显著性分析,利用加权系数法构建选择指数,对各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和初步选择。结果表明:无性系苗高生长介于15.9~24.2 cm之间,地径生长介于2.9~3.8 mm之间,无性系间表型性状变异十分丰富。无性系间苗高和地径生长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 0.01);无性系苗高、地径的重复力分别为0.96、0.91,说明生长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根据综合评价分析选出PC2和PC7两个无性系,其苗高和地径遗传增益分别为15.16%与13.33%和10.35%与5.04%,现实增益分别为15.79%与13.88%和11.44%与5.57%。
摘    要:选用桐棉种源马尾松优良单株10株为组培材料进行无性系繁育,以其0.5年生苗木为研究对象,对无性系的苗高、地径生长进行测定和差异显著性分析,利用加权系数法构建选择指数,对各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和初步选择。结果表明:无性系苗高生长介于15.9~24.2 cm之间,地径生长介于2.9~3.8 mm之间,无性系间表型性状变异十分丰富。无性系间苗高和地径生长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 0.01);无性系苗高、地径的重复力分别为0.96、0.91,说明生长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根据综合评价分析选出PC2和PC7两个无性系,其苗高和地径遗传增益分别为15.16%与13.33%和10.35%与5.04%,现实增益分别为15.79%与13.88%和11.44%与5.57%。

关 键 词:马尾松   组培   苗期生长   无性系   遗传选择
收稿时间:2018-03-28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