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模拟降水量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集雨效应研究
作者姓名:任永峰  赵沛义  李彬  妥德宝  贾有余  安昊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资源环境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呼和浩特 010031;中国农业大学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 100193;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资源环境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呼和浩特 010031;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资源环境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呼和浩特 010031;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资源环境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呼和浩特 010031;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资源环境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呼和浩特 010031;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资源环境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呼和浩特 010031
基金项目:内蒙古农牧业创新基金项目(CXJJ2013N10); 内蒙古农牧业青年创新基金项目(2015QNJJN09);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2012BAD09B02)
摘    要:针对阴山北麓旱作区雨水蓄积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探讨本地区主要种植方式对降水的蓄积效应及降水后土壤水分变化动态。本研究采用模拟降水试验方法,对降水后农田土层水分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在4mm降水下,粘壤土不同处理土壤贮水量显著高于对照;在12mm降水下,沙壤土不同处理土壤贮水量显著高于对照。不同降雨量粘壤土和沙壤土贮水量增量表现一致,大小顺序均为垄作全膜垄作半膜平作全膜平作半膜平作(CK)。以8mm降水为例,粘壤土各处理中,垄作全膜处理下土壤贮水增量为6.5mm,是对照的1.76倍,沙壤土各处理中,垄作全膜种植方式贮水增量是对照的3.2倍。2)垄作全膜能够将12mm以上降水蓄积在粘壤土表层,使该层土壤水分变化较小,土壤含水量基本维持在15.0%~16.5%,沙壤土蓄积雨水效果较差。3)在降水后5d内,粘壤土土壤水分变化为0~20cm土壤含水量呈降低趋势,降水后第3天该土层土壤含水量下降变缓,20~30cm土壤含水量先增加后降低,在降水后第3天达到最高,30~50cm土壤含水量均呈增加趋势;沙壤土土壤水分变化为0~30cm土壤含水量下降趋势较明显,30~50cm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因此,在本地区生产条件下,垄作全膜不仅具有良好的集雨效果,而且能够将积蓄雨水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层30~50cm,从而对有限的降水资源进行再分配,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关 键 词:模拟降水  土壤贮水量  种植方式  集雨效应  土壤含水量
收稿时间:2015-03-1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