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试用甲基异柳磷等防治农田蟋蟀
引用本文:韩钦,王兆祥,连秀章,张子丰,李洪儒.试用甲基异柳磷等防治农田蟋蟀[J].植物保护,1988,14(1):54-54.
作者姓名:韩钦  王兆祥  连秀章  张子丰  李洪儒
作者单位:河北邯郸地区植保站 (韩钦,王兆祥,连秀章),河北曲周县植保站 (张子丰),河北曲周县植保站(李洪儒)
摘    要:近几年邯郸地区蟋蟀发生严重。1985—1987年,每m~25头以上的农田在200万亩以上,一般20—50头,高者在300头以上。优势种为油葫芦、棺头蟋和姬蟋。若虫期为害禾谷、蔬菜等幼苗,严重地块可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成虫还为害作物的蕾、花和果实。为寻找取代六六六防治蟋蟀的农药,笔者于1986年7月中旬(若虫二至四龄期)在曲周县的张庄、油贺和麻庄村的玉米田,用E605、溴氰菊酯和甲胺磷等,分别以毒土、喷雾和毒饵等方式进行药效试验,前2种药剂效果极差。1987年同期,又以甲胺磷等3种药剂进行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见表)。试验小区面积0.5亩,3次重复,药后5天根据残虫量计算防效。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保护》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保护》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