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画眉草亚科和芦苇短鞍型植硅体形态对比
引用本文:林映君,左昕昕,裴瑶瑶,任琳,谢辉.画眉草亚科和芦苇短鞍型植硅体形态对比[J].草业科学,2023(2):427-435.
作者姓名:林映君  左昕昕  裴瑶瑶  任琳  谢辉
作者单位:1. 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2.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3. 福建师范大学东南环境考古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241、42077407);
摘    要:植硅体是一种新兴的植被、环境和气候代用指标,被广泛应用于古生态学和考古学中,其作为古植被和古气候指标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代植物植硅体形态研究。例如,画眉草亚科(Eragrostoideae)植物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均能发育成形态和大小相近的短鞍型植硅体,迄今为止有关其详尽的形态对比研究比较少。本研究描述了5种画眉草亚科植物和芦苇的茎叶和花穗产生的短鞍型植硅体的形态,并测量了植物不同部位产生的短鞍型植硅体的长度和宽度。结果表明:除小画眉草(Eragrostis minor)花穗短鞍型植硅体无凹边外,大部分短鞍型植硅体形态相似;进一步引入形态参数区分,画眉草亚科植物茎叶短鞍型植硅体的底长平均为(11.9±2.3)μm,鞍长平均为(8.1±1.9)μm,宽度平均为(12.2±2.7)μm,芦苇茎叶短鞍型植硅体底长平均为(11.9±2.2)μm,鞍长平均为(7.9±1.1)μm,宽度平均为(11.2±1.6)μm,表明画眉草亚科植物和芦苇茎叶的短鞍型植硅体形态测量数据重合,且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然而,小画眉草花穗短鞍型植硅体底长平均为(8.3±1.0)μ...

关 键 词:画眉草亚科  小画眉草  芦苇  短鞍型植硅体  形态特征  形态参数  古环境重建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