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白叶1号白化过程中叶绿体蛋白质组差异分析
引用本文:李勤,程晓梅,李永迪,杨培迪,黄建安,刘仲华.白叶1号白化过程中叶绿体蛋白质组差异分析[J].茶叶科学,2019,39(3):325-334.
作者姓名:李勤  程晓梅  李永迪  杨培迪  黄建安  刘仲华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128;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128;湖南省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湖南 长沙 410128;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410128;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南 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128;湖南省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湖南 长沙 4101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00522)、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5B116)、湖南省财政厅科技专项(湘财教指[2016]175号)、湖南农业大学校青年基金项目(15QN28)
摘    要:白叶1号是一种温度敏感型白化茶树品种,叶绿体的变化是其产生阶段性白化现象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以白叶1号鲜叶叶绿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向电泳、质谱鉴定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阶段性白化过程中叶绿体蛋白的表达差异,探讨白叶1号阶段性白化现象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在白叶1号白化前期、白化期和复绿期叶绿体中分别识别726、748、718个蛋白质,其中差异表达的蛋白59个,质谱成功鉴定22个差异表达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差异表达蛋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光合作用、应激响应、核酸代谢、物质代谢和未知功能等,其中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最多,占31.82%,表明阶段性白化现象可能与这些生理功能相关。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差异蛋白的基因表达与蛋白表达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是由于蛋白质翻译后加工及修饰造成的。上述研究为进一步揭示白叶1号阶段性白化现象产生的分子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 键 词:白叶1号  阶段性白化  叶绿体蛋白质组  双向电泳
收稿时间:2018-11-05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茶叶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茶叶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