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养殖密度对黑斑侧褶蛙生长发育的影响
引用本文:郑冬杰,高志伟,尹煜翔,段玉宝.养殖密度对黑斑侧褶蛙生长发育的影响[J].经济动物学报,2020,24(1):24-30.
作者姓名:郑冬杰  高志伟  尹煜翔  段玉宝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高校极小种群野生动物保育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昆明650224;湖南省怀化市煜翔青蛙养殖专业合作社,怀化419100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西南林业大学科研启动基金;云南省农业基础研究联合资金项目
摘    要:为提高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a)养殖效益,探究养殖密度对黑斑侧褶蛙生长发育及两性异形的影响,对3种养殖密度(140,80,55只/m~2)的黑斑侧褶蛙的生长发育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养殖密度对黑斑侧褶蛙形态特征的影响显著,85日龄时不同养殖密度蛙的体长、体质量、头宽、前肢长、后肢长出现极显著差异(P<0.01),胫宽和肥满度差异显著(P<0.05),中等养殖密度蛙的各形态学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养殖密度蛙的形态学指标,中、高养殖密度蛙的肥满度显著高于低养殖密度蛙的肥满度。不同养殖密度的黑斑侧褶蛙的饵料系数差异不显著(P>0.05),特定生长率差异显著(P<0.05),摄食率和质量增加率差异极显著(P<0.01),中等养殖密度蛙的特定增长率、质量增加率较其他两组养殖密度蛙的特定增长率、质量增加率高,低养殖密度蛙的摄食率较其他两组密度蛙的摄食率高。中、高养殖密度黑斑侧褶蛙两性异形(体长、体质量)出现时间较低密度蛙的早,雌雄体长、体质量的差异极显著(P<0.01),雌性体长、体质量均显著大于雄性。以体长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头宽、前肢长、胫宽、后肢长局部性状的两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

关 键 词:黑斑侧褶蛙  养殖密度  两性异形  生长发育

Effects of Stocking Density on Growth of the Pelophylax nigromaculat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