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我国北方潮土玉米不同生长时期古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变化
作者姓名:王晶  王蕊  朱珂  修伟明  赵建宁  杨殿林  李刚  田秀平
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天津 300384;农业部产地环境质量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天津 300191,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天津 300384;农业部产地环境质量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天津 300191,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天津 300384;农业部产地环境质量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天津 300191,农业部产地环境质量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天津 300191,农业部产地环境质量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天津 300191,农业部产地环境质量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天津 300191,农业部产地环境质量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天津 300191,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天津 300384
基金项目: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2015ZX08013002-004,2016ZX08012005-005)、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21-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00424)
摘    要:采用16S rRNA基因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玉米不同生长时期土壤古菌群落组成和丰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时期,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古菌优势种群无显著变化,古菌群落组成无明显分离。乳熟期和完熟期古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拔节期和抽雄期(P0.05),根际土抽雄期古菌Evenness指数显著低于其他生长时期(P0.05),非根际土不同生长时期Evenness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古菌16S rRNA基因丰度随生长时期的推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乳熟期最高,拔节期最低,乳熟期显著高于拔节期和完熟期(P0.05),与抽雄期差异不显著(P0.05)。同一生长时期根际土和非根际土间无显著差异(P0.05)。

关 键 词:玉米  16S rRNA基因  T-RFLP  qPCR  群落结构  丰度
收稿时间:2017-03-28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玉米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玉米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