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陕北治沟造地工程对耕地分布及植被恢复的影响——以延安市顾屯流域为例
引用本文:杜鹏川,许强,赵宽耀,郭鹏,彭双麒,郭晨.陕北治沟造地工程对耕地分布及植被恢复的影响——以延安市顾屯流域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19,39(6):1-8.
作者姓名:杜鹏川  许强  赵宽耀  郭鹏  彭双麒  郭晨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 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 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 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 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 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 成都 61005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向人地协调的黄土重大工程灾变防控研究”(4179044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溃散性滑坡成因机理、监测预警与定量风险评价”(41630640)
摘    要:目的]研究陕北地区治沟造工程对耕地分布及植被恢复的影响,为同类地区耕地整治方向及优化布局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延安市顾屯流域为例,基于ENVI和ArcGIS,通过目视解译、核密度估计及NDVI对此展开相关研究。结果]①治沟造地工程后,耕地更集中分布于沟谷,耕地整体破碎度降低,耕地质量提高;②缓坡耕地比例增加,耕地结构得到优化,但陡坡耕地仍然占有一定的数量,需继续优化;③基于核密度分析,耕地质量高的中—低密度区面积增加,耕地质量低的中高—高密度区面积减少,较高质量耕地比例提升;④流域内NDVI整体呈现"山下低,山上高"的规律,治沟造地后流域内植被情况得到良好改善;⑤退耕还林区域、边坡治沟造地工程段植被均得到了良好的改善。结论]治沟造地工程使耕地质量和植被生态状况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诸如水土流失、盐渍化、边坡失稳等问题,应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权衡各方面利弊,为黄土高原的高质量发展服务。

关 键 词:顾屯流域  治沟造地  耕地分布  植被恢复  核密度估计
收稿时间:2019/5/8 0:00:00
修稿时间:2019/6/26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